今天是     欢迎访问TME牛肉平台!
返回天府商品交易所

肉牛产品手册

更新时间:2024-01-17    来源:   浏览次数: 1274

   

 

 

 

 

 

 

 

 

肉牛产品手册

 

 

 

 

 

 

 

 

 

 

 

 

 

 

 

第一章 商品概况

一、肉牛简介

肉牛即肉用牛,是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特点是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肉质口感好。肉牛不仅为人们提供肉用品,还为人们提供其他副食品。肉牛养殖的前景广阔。

供宰杀食用的肉牛,在中国品种多、生产效益好,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优良品种。

、肉牛主要品种

1. 西门塔尔

外貌特征该牛毛色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为白色,皮肢为粉红色,头较长,面宽;角较细而向外上方弯曲,尖端稍向上。颈长中等;体躯长,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前躯较后躯发育好,胸深,尻宽平,四肢结实,大腿肌肉发达;乳房发育好,成年公牛体重乎均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肉用性能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西门塔尔牛公牛体高可达150-160厘米,母牛可达135-142厘米。腿部肌肉发达,体驱呈圆筒状、脂肪少。早期生长速度快,并以产肉性能高,胴体瘦肉多而出名。在杂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种时的优秀父本。具有典型的肉用性能:不同品种的牛,在体格、体型方面是不同的,这使牛的生长率、产肉量和胴体组成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肉的营养价值高:肉牛蛋白质含量高达8%-9.5%,而且人食用后的消化率高达90%以上。牛肉脂肪能提供大量的热能。牛肉的矿物质含量是猪肉的2倍以上。所以牛肉长期以来倍受消费者的青睐。肉品等级高:西门塔尔牛的牛肉等级明显高于普通牛肉。肉色鲜红、纹理细致、富有弹性、大理石花纹适中、脂肪色泽为白色或带淡黄色、脂肪质地有较高的硬度、胴体体表脂肪覆盖率100%。普通的牛肉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2. 安格斯

外貌特征安格斯牛以被毛黑色和无角为其重要特征,故也称其为无角黑牛。部分牛只腹下、脐部和乳房部有白斑,其出现率约占40%,不作为品种缺陷。红色安格斯牛被毛红色,与黑色安格斯牛在体躯结构和生产性能方面没有大的差异。安格斯牛体型较小,体驱低矮,体质紧凑、结实。头小而方正,头额部宽而额顶突起,眼圆大而明亮,灵活有神。嘴宽阔,口裂较深,上下唇整齐,鼻梁正直,鼻孔较大,鼻镜较宽,颜色为黑色。颈中等长且较厚,垂皮明显,背线平直,腰荐丰满,体躯宽深,呈圆筒状,四肢短而直,且两前肢、两后肢间距均较宽,体形呈长方形。全身肌肉丰满,体躯平滑丰润,腰和尻部肌肉发达,大腿肌肉延伸到飞节。皮肤松软,富弹性,被毛光亮滋润。

肉用性能安格斯牛肉用性能良好,表现早熟易肥、饲料转化率高,被认为是世界上各种专门化肉用品种中肉质最优秀的品种。安格斯牛胴体品质好、净肉率高、大      显,屠   60%~65%。据200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研究报告,3937头平均为14.5月龄的安格斯阉牛,育肥期日增重1.3公斤±0.18公斤,胴体重341.3公斤±33.2公斤,被膘厚1.42厘米±0.46厘米,眼肌面积76.13平方厘米±9平方厘米,育肥期饲料转化率每公斤饲料5.7公斤±0.7公斤;骨骼较细,仅约占胴体重的12.5%。安格斯牛肉嫩度和风味很好,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用品种名称作为肉的品牌名称的肉牛品种。

3. 夏洛莱

外貌特征:该牛最显著的特点是被毛为白色或乳白色,皮肤常有色斑;全身肌肉特别发达;骨骼结实,四肢强壮。 夏洛莱牛头小而宽,角圆而较长,并向前方伸展,角质蜡黄、颈粗短,胸宽深,肋骨方圆,背宽肉厚,体躯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后臀肌肉很发达,并向后和侧面突出,常形成“双肌”特征。成年活重,公牛平均为1100至1200千克, 母牛700——800千克。初生公犊重45kg,母犊42kg。

肉用性能夏洛莱牛 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腿部肌肉发达,体驱呈圆筒状、脂肪少。早期生长速度快,并以产肉性能高,胴体瘦肉多而出名。在杂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种时的优秀父本。在育肥期夏洛莱牛平均日增重1.7-2公斤,12月龄可达680-790公斤。而地方品种日增重仅有0.9-1.1公斤,可见差距之大。蛋白质含量高达8%-9.5%,而且人食用后的消化率高达90%以上。能提供大量的热能,是猪肉的2倍以上。夏洛莱牛肉等级明显高于普通牛肉。肉色鲜红、纹理细致、富有弹性、大理石花纹适中、脂肪色泽为白色或带淡黄色、胴体体表脂肪覆盖率100%。普通的牛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4. 利木赞

外貌特征:利木赞牛毛色为红色或黄色,口、鼻、眼田周围、四肢内侧及尾帚毛色较浅,角为白色,蹄为红褐色。头较短小,额宽,胸部宽深,体躯较长,后躯肌肉丰满,四肢粗短。平均成年体重:公牛1200千克、母牛600千克;在法国较好饲养条件下,公牛活重可达1200—1500千克,母牛达600—800千克。 短、嘴较小、额宽、有角,母角细向前弯曲。胸宽,肋圆,背腰较短,尻平后躯特别发达,前肢肌肉发达, 四肢强壮,全身肌肉丰满.骨骼较夏洛来牛细。 被毛硬,毛色由黄到红,背部毛色较深,腹部较浅 

肉用性能利木赞牛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腿部肌肉发达,体驱呈圆筒状、脂肪少。早期生长速度快,并以产肉性能高,胴体瘦肉多而出名。在杂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种时的优秀父本。具有典型的肉用性能:不同的品种,在体格、体型方面是不同的,这使肉牛的生长率、产肉量和胴体组成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在育肥期利木赞牛平均日增重1.5-2公斤,12月龄可达680-790公斤。而地方品种日增重仅有0.9-1.0公斤,可见差距之大。肉的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高达8%-9.5%,而且人食用后的消化率高达90%以上。能提供大量的热能,是猪肉的2倍以上。所以该牛肉长期以来倍受消费者的青睐。肉品等级高:利木赞牛肉等级明显高于普通牛肉。肉色鲜红、纹理细致、富有弹性、大理石花纹适中、脂肪色泽为白色或带淡黄色、胴体体表脂肪覆盖率100%。普通的牛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5. 鲁西黄牛

外貌特征:鲁西黄牛体躯结构匀称,细致紧凑,为役肉兼用。公牛多为平角,母牛以龙门角为主。垂皮发达。公牛肩峰高而宽厚。胸深而宽,体躯明显地呈前高后低的前胜体型。母牛鬐甲低平,后躯发育较好,背腰短而平直,尻部稍倾斜。被毛从浅黄到棕红色,以黄色为最多,一般前躯毛色较后躯深,公牛毛色较母牛的深。多数牛的眼圈、口轮、腹下和四肢内侧毛色浅淡。俗称“三粉特征”。鲁西黄牛体驱高大,公牛体重可达800-1200千克,高度170厘米-190厘米。

肉用性能鲁西黄牛体最大的价值在于肉用,肌纤维间均匀沉积脂肪形成明显的大理石花纹,肉质刨面呈雪花状,红白相间,鲜亮美观,肉质松软、细腻,营养丰富,风味鲜美可口独具特色。

育肥成品牛体重≥550千克,屠宰率54%,胴体净肉率77.2%,高档肉占净肉重的13%,优质肉占到净肉重的52%。鲁西黄牛肉中蛋白质含量为23%-24%,脂肪含量为1%-2%,钙含量为5毫克/100克-6毫克/100克,铁含量为23毫克/千克-24毫克/千克,锌含量为46毫克/千克-47毫克/千克。

6. 新疆褐牛

外貌特征:新疆褐牛属乳肉兼用型,体格中等大,体质结实,被毛、皮肤为褐色,色深浅不一。头顶、角基部为灰白或黄白色,多数有灰白或黄白色的口轮和宽窄不一的背线。角尖、眼睑、鼻镜、尾尖、蹄均呈深褐色。各部位发育匀称,头长短适中,额较宽,稍凹,头顶枕骨脊凸出,角大小适中,较细致,向侧前上方弯曲呈半椭圆形,角尖稍直。颈长短适中稍宽厚,颈垂较明显。鬐甲宽圆,背腰平直较宽,胸宽深,腹中等大,尻长宽适中,有部分稍斜尖,十字部稍高,臀部肌肉较丰满。乳房发育中等大,乳头长短粗细适中,四肢健壮,肢势端正,蹄固坚实。

肉用性能新疆褐牛是于1935~1936年以从前苏联引进的数批阿拉托乌牛和少量科斯特罗姆牛为父本,以当地哈萨克牛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新疆褐牛对于恶劣的气候和粗放的饲养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耐严寒酷暑和粗放饲养,放牧性能好,抗病力强,为其他引入品种的杂种牛所不及。伊犁新源县 2010年 9 月 11 日~ 2011 年 9月 20 日测定1.5岁阉牛 7 头,中等肥度经 70 d舍饲育肥,始重平均 205.3 kg,末重平均 278.3 kg,平均每头增重 73.0 kg,日增重 1 043 g,平均屠宰率 52.5% ,净肉率 41.8% ,骨肉比 1:3.80。

7. 秦川牛

外貌特征:秦川牛体格高大,骨骼粗壮,肌肉丰满,体质丰满,体质强健,头部方正。肩长而斜,胸宽深,肋长而开张,背腰平宽宽广,长短适中,结合良好,荐骨隆起,后躯发育稍差,四肢粗壮结实,两前肢相距较宽,有外弧现象,蹄叉紧公牛头较大,颈粗短,垂皮发达.髻甲高而宽,母牛头清秀.颈厚薄适中,髻甲较低而薄,角短而钝,多向外下方或向后稍微弯曲.毛色有紫红、红、黄三种,以紫红和红色居多。

肉用性能成年公牛体重600-800千克。易于育肥, 肉质细致,瘦肉率高,大理石纹明显。18月龄育肥牛平均日增重为550克(母)或700克(公),平均屠宰率达58.3%,净肉率50.5%。

8. 南阳黄牛

外貌特征:南阳黄牛的毛色有黄、红、草白三种,以深浅不等的黄色为最多,占80%。红色、草白色较少。一般牛的面部、腹下和四肢下部毛色较浅,鼻颈多为肉红色,其中部分带有黑点,鼻粘膜多数为浅红色。蹄壳以黄蜡色,琥珀色带血筋者为多。公牛角基较粗,以萝卜头角和扁担角为主;母牛角较细、短,多为细角、扒角、疙瘩角。公牛最大体重可达1000公斤以上。

肉用性能中等膘情公牛屠宰平均为52.2%,净肉率43.6%,骨肉比为1 : 5.06,胴体产肉率为83.5%,眼肌面积60.9平方厘米。血占体重的3.1%,心占体重的0.63%,肺占0.62%,脾占0.16%,胃占3.62%,肠占2.18%。

 

 

 

第二章 我国肉牛市场概况

一、我国肉牛生产及分布

中原肉牛区

该区域包括4个省的51个县,其中山东14个县、河南27个县、河北6个县和安徽4个县。该区域有天然草场面积132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240万亩左右。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中原肉牛区目标定位为建成为“京津冀”、“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提供优质牛肉的最大生产基地。未来发展要结合当地资源和基础条件,加快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肉牛养殖,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肉牛品质和养殖效益。

东北肉牛区

包括5个省(区)的60个县,其中吉林16个县、黑龙江17个县、辽宁15个县、内蒙古7个县(旗)和河北北部5个县。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本区域目标定位为满足北方地区居民牛肉消费需求,提供部分供港活牛,并开拓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牧区要重点发展现代集约型草地畜牧业,通过调整畜群结构,加快品种改良,改变养殖方式,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为农区和农牧交错带提供架子牛。农区要全面推广秸秆青贮技术、规模化标准化育肥技术等,努力提高育肥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西北肉牛区

包括4个省区的29个县市,其中新疆自治区16个县(师)、甘肃省9个县市、陕西省2个县和宁夏2个县。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本区域目标定位为满足西北地区牛肉需求,以清真牛肉生产为主;兼顾向中亚和中东地区出口优质肉牛产品,为育肥区提供架子牛。主攻方向是健全肉牛良繁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充分发挥饲料资源的优势,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努力提高繁殖成活率和牛肉质量;培育和发展加工企业,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开拓国内外市场,带动本区域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西南肉牛区

包括5个省市的67个县市,其中四川省5个县、重庆市3个县、云南省的35个县市、贵州省的9个县市和广西的15个县市。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该区域目标定位为立足南方市场,建成西南地区优质牛肉生产供应基地。主攻方向为加快南方草山草坡和各种农作物副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广三元结构种植,合理利用有效的光热资源,增加饲料饲草产量;加强现代肉牛业饲养和育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在提高出栏肉牛的胴体重和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发展任务与建设重点 一健全优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根据各优势区域品种和资源特点,以纯种繁育为基础、杂交改良为主要手段,加快良种扩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建设一批种公牛站、肉牛良种繁育场和人工授精站,逐步建成现代肉牛繁育体系。加强基础母牛供应能力建设,形成性能优良的基础母牛群,提高育肥用犊牛质量。二完善肉牛标准化饲养技术体系 加快建立适应各优势区特点的集营养、饲料、牛舍设计、模式化饲养管理于一体的肉牛标准化技术生产体系和技术规程。大力推行农户繁育小牛、规模化集中育肥的生产模式,积极发展农牧结合的阶段饲养、异地育肥等饲养模式。支持优势区域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逐步建立牛肉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高肉牛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尽快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活牛出栏评价体系、胴体质量评价体系和牛肉质量评价体系。三建立优质安全饲草料供应体系 培育和推广适合各优势区光热条件的优质高产牧草,研制出能延长青饲料保存时间、延缓青饲料养分损失、经济效益显著的无公害绿色添加剂,以及与各种青贮方式相配套的机械设备。开发肉牛专用安全饲料添加剂精料补充料,改变传统饲料结构。中原、东北和西南优势区要建立专用饲料作物基地,大力推广三元种植结构;西北优势区应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适度建设人工草地。四构筑和完善肉牛产业链体系 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等方式,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为农民提供服务、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提高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在推行分割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特色的牛肉制品,加强加工副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加工附加值。进一步完善牛肉加工和流通体系,规范牛肉及活牛市场,逐步建立完善以质论价制度。

 

二、肉牛市场概况

近年来,我国肉牛产量稳中有升,2020年国内牛肉产量672.45万吨,较2019年增加0.77%,近十年年均增长0.68%。整体规模化水平和出栏量均有所提升。全国肉牛年出栏量由2013年的4189.9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4656.45万头,增长11.13%,年均增长1.0%。我国肉牛存栏量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肉牛存栏量9562.06万头,相比2019年增幅达4.64%

从产业的整体布局上看,我国肉牛生产主要集中于中原(山东、河南、河北、安徽)、东北(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和西北(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地区,四大区域牛肉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5%。各个地区肉牛产业都在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中原地区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着重品种改良,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东北产区着力发挥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集约化养殖,做大龙头企业;西部9省区,牧区以饲养能繁育母牛为主,半农半牧区以推广专业化育肥为主,而农区主要以培育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与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为主。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以及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牛肉消费由原来的少数民族性、区域性、季节性消费逐渐转型为全民性、全国性和全年性消费。2020年,我国牛肉消费量890万吨,仅次于美国;2019年全国人均牛肉消费量达到5.95kg,比2018年增长11.01%,年均增长约6.87%。国内牛肉供不应求,价格高位运行,2020年全国平均牛肉价格为72.99元/kg,较2019年上涨14.39%。

市场价格的走低主要是受到进口贸易和走私活动严重冲击所致。由此看来,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牛肉长期维持高价位运行的局面将被打破。目前,我国牛肉人均消费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10kg)的一半,未来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拉大。根据我国人口及经济发展趋势推测,未来5年内我国牛肉年消费量将突破1000万吨。

我国牛肉总产量与进口量逐年增加,且出口量逐年减少,客观反映了国内牛肉的强劲需求,同时我国也是由原来的净出口国逐渐变成净进口国。

三、肉牛行业标准

GB/T 19166- 2003 中国西门塔尔牛

GB/T 5797-2003   秦川牛

DB37/T 514-2004  鲁西黄牛

GB/T 19375-2003  利木赞种牛

DB65/T 3792-2015 新疆褐牛

 

 

、影响肉牛波动的主要因素

影响肉牛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有供需关系、气候因素、产季、消费淡旺季、生产成本、质量、商品化程度、替代品、国内外经济环境、政策、国内疫情等。

 

 

 

 

上市商品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082-8338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号汇日央扩国际广场23楼


天府商品交易所